考研名额,缩水了
10月28日晚10点,缩水了研招网准时关闭了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的考研名额网上报名通道,至此,考研名额乌海市某某电子商务客服中心2025全体考生的缩水了最终志愿尘埃落定。预报名推迟、考研名额大纲延后发布、考研名额改统考、缩水了考试提前、考研名额专业没了……今年的考研名额考生称得上一句“多灾多难”。
但对不少考生来说,缩水了招生名额“缩水”或许能荣登最难受榜单TOP1。考研名额“谁懂啊?准备了很久的考研名额心仪院校,招生名额竟然减到个位数了!缩水了”在“学不完,考研名额根本学不完”的考研名额痛苦之外,考生还不得不面对竞争程度“超级加倍”的压力。
根据教育部日前发布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共招收硕士生114.84万人,比上年增加4.49万人,增长4.07%。明明研究生一直在扩招,乌海市某某电子商务客服中心为什么统考名额反而变少了?
推免扩招,统考缩招?
研究生招生数的确在逐年增加,但一些院校、专业给到统考的招生名额却不增反降。“去年31,今年12,崩溃了”“166缩招到106”“17变5,这还能报吗”“砍了30个”“只招1个人了”……一片“怨声载道”的留言中,也有网友点出了问题的关键——“名额给推免生了”。由于研究生招生包含推免和统考招生两个渠道,缩招并不一定是总体招生名额减少,而有可能是随着保研比例上升,统考名额被挤压而导致缩招。天平两端,一边升,另一边就得降。
某北方985高校的计算机技术专业在今年招生计划数增加14名的情况下,由于录取推免生人数相比去年激增53人,留给考研的计划数只有76人(这一数据在2023年为113人)。而从学校整体情况来看,2023年该校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4300人,其中接收推免生1800人,而在2024年招生总人数增加300人的情况下,200个名额都去往推免生。
另一所“双一流”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年拟招收人数237人,拟接收推免生名额≤168个,而今年,虽然拟招收总人数增加到262人,但拟接收推免生名额设置为≤203个,如按推免人数最大值计算,一来一回之间,留给统考的名额反而减少了10人。
“为什么今年都在缩招啊?太难了。”其实,并非所有学校、专业都在缩招,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幸存者偏差”。毕竟在扩招或者名额与去年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考生个人都并不会有太大的实感,而如果发生“缩招”的情况,“一旦缩招的名额落到自己头上,就是100%”。
面对“缩招”,有的考生开始后悔“没有卷绩点和竞赛”拿到保研资格,有的考生果断选择更换目标院校,但对于报考采取自主命题的院校或专业的考生来说,此时若要更换目标无异于从头再来,相比“拼搏60天创造奇迹”,多数考生更愿意暗暗庆幸起码没换考纲和参考书目,最后选择咬紧牙关再拼一拼。但如果撞上考纲和参考书目也换的“地狱级副本”,……
推免人数上升,“凭什么?”
统考名额变少了,有的专业招生通道甚至仅对推免生开放……总不免让奋战考研的学生觉得推免的学生有“特权”,考生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凭什么?
尽管对于统考生而言,这多少有些“扎心”,甚至会有“被抢了奶酪”的感觉,但从高校角度而言,这一点似乎并不难理解。
根据《清华大学2025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办法》,“推免”注重考核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确保研究生生源质量,概括来说就是“综合评定、择优选拔”。目前,各校对考研推免资格的认定,有的使用学分绩点,有的提出在专业排名前25%,甚至是10%以内,部分非“双一流”高校的推免要求甚至会达到前5%、2%。
能拿到保研资格的同学,往往被认为是班级学院中的佼佼者,他们或长期保持高绩点,或科研成绩突出,或实践履历惊人,有些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科研成果,能够大大减少导师的培养成本,从而更受院校或导师的青睐。还有部分院校把更多招生名额留给了本校学生,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人才的贯通式培养,缩短科研人才培养周期;另一方面也能缓解学校的就业压力,降低学生升学负担。
在2022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时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曾建议提高研究生“推免”比例,尤其是“双一流”高校的“推免”比例。他提到:“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采取推荐免试与统考两种模式,当前存在‘推免’指标的增长远远低于同期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长。”他认为,推荐免试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高校对高水平研究的需求,能够通过提高推荐免试研究生比例来把好高质量研究生“入口”。
2014年起,教育部下达推免名额时不再设置留校限额,这一举措也促使高校开始“抢夺”优质外校生源。此后,紧跟着研究生扩招的脚步,推免人数也开始猛增。2020年,兰州大学推免生录取人数较2015年翻了一倍,作为参考,全国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从2015年的57.06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99.05万人,相比翻一番还有距离,推免比例的增长速度显然要高于研究生扩招的速度。
“缩招”背后,是研招结构的调整
2010年至2021年期间,我国的学位授予年增长率比之前30年的增长回落10个百分点以上。尽管研究生依旧在持续扩招,但其增长的速度已经有所放缓,报名2024考研的人数迎来近十年的首次下跌,而根据最新的教育统计数据,研招增长率为4.07%,自2017年起首次跌落至5%以下。扩招放缓也让考生对于招生名额更加敏感,毕竟这意味着招生总人数将趋于固定,“多了几个”还是“少了几个”就更加明显。
当规模趋于稳定,结构问题就成了重点,“研究生扩招之后如何保障培养质量”的问题成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谁要扩招?谁又得缩招?比如,是不是推免扩招、统考缩招?是不是专硕扩招、学硕缩招?是不是博士扩招、硕士缩招?是不是理工农医扩招、人文社科缩招?
具体到落实层面,结构如何调整?在多长时间内完成调整?要考虑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比如,一所大学的硬件条件在短期内是有限的——这对研究生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挑战。在四川大学2020年召开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会上,时任校长李言荣曾提到:“要适当控制硕士生规模……学生住宿条件是满足不了这样的硕士生规模的。”
无独有偶,在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北京大学也表示要“合理控制硕士生招生规模”,同时“适度扩大博士生招生规模”。教育部在介绍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近年来,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规模和占比不断提高。去年招收博士生15.33万人,比上年增长10.29%,远高于硕士生的增长率4.07%。
除了硕士和博士的结构调整,专硕和学硕的结构变化也是近两年比较受关注的。2023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已经接近60%,而依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到“十四五”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还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
事实上,每年研究生的招生人数计划都是有变动的。但上层结构哪怕只是一丁点的调整,落到考生层面,感知也会尤其强烈。对于不同的考生群体来说,他们或多或少都面临着研招结构变化带来的新情况。
就拿“统考缩招”这件事儿来说,一些专业缩招可能是推免比例上升导致的,但也有一些专业缩招是由于专业计划调整。在各种条件的影响下,有增有减是正常现象。研招绝不是简单的“跷跷板式”的数字游戏,对立不能解决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合理的结构调整当然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结构优化的表现。
在考研这条越来越“卷”的赛道上,“缩招”无异于当头泼下一盆冷水。冷水之后,是再次向自己发问:如果考研越来越难,那么还要不要继续走这条路?是顶风向前“狭路相逢勇者胜”,还是后撤一步“亦有柳暗花明处”?
有人说“缩招落到自己头上就是100%”,这句话似乎是在说,所有事发生的概率都只有100%和0%。那么,为考研付出的努力又算什么呢?我们拼尽全力,或许,也是为了那哪怕微不足道的0.1%的进步。
(责任编辑:焦点)
-
中新健康丨淋雨后不洗头,居然会得毛囊炎?2025-08-05 14:25: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付子 ...[详细]
-
△资料图 当地时间7月4日,央视记者获悉,美国空军已经暂停了SpaceX公司提出的从太平洋环礁测试高超音速火箭货运的计划。美国空军发言人表示,空军正在探索该项目的其他地点。据悉,该项目将测试可重复使 ...[详细]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网易汽车7月6日报道 虚拟硝烟,实境驰骋。问界新M5 Ultra破界登陆《荒野行动》,定义虚实交融的豪华驾控新境。7月5日,问界新M5 Ultra 以 ...[详细]
-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坚决反对欧盟为了乌克兰牺牲匈牙利的做法。 他表示,欧盟想要阻止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继续从俄罗斯购买能源,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会如欧盟所愿对俄罗斯造成实质性损害,反 ...[详细]
-
当地时间6日晚,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贾伊斯瓦尔发表声明,再次批驳美国以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为借口提高印度输美产品关税的行为。 声明指出,美国近日将矛头指向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印度已经明确表 ...[详细]
-
据央视新闻消息,据路透社、法新社当地时间7月5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4日表示,加沙停火协议可能于下周达成。 哈马斯称已就加沙停火提议作出积极回应 哈马斯当地时间4日晚发表声明称,已就加 ...[详细]
-
2025江苏高考预测分数线来了,冲稳保一目了然,642分踩线南航
江苏一个学生高考考了642分,物理类,小三门组合是物化地,物理组全省排6733位。在填报志愿时,这位考生想报考省内的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这两所大学都是“211”大学。这位考生想以后工作留在 ...[详细]
-
听音乐养生,功效几何?2025-07-04 08:08:3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刘阳禾 ...[详细]
-
当地时间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开始在阿拉斯加举行会晤。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三对三会谈。特朗普与国务卿鲁比奥和特使威特科夫一同出席。陪同普京与美国代表团会谈的俄罗 ...[详细]
-
当地时间7月5日,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文称,“美国党”于当日成立,以还给人民自由。 近期,马斯克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产生分歧。6月30日,马斯克猛批特 ...[详细]